中科院院士回应享受副部级待遇传闻

2014年03月14日11:11  新京报
葛均波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(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) 同济大学副校长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、主任医师   葛均波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(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) 同济大学副校长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、主任医师
王陇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,1995年-2007年任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  王陇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,1995年-2007年任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

  十八届三中全会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中提到: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,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。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指学术造假成为近期舆论焦点,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透露调查结果:王正敏是被冤枉的;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陇德认为,评选制度不完善、没建立退出机制,都是导致科研腐败的原因。

  葛均波:院士推选警惕“仕而优则学”

  新京报:和你同为中科院院士的王正敏先生被指学术造假,风波持续很久。

  葛均波:首先,我认为王正敏是被冤枉的。早前,中科院学术委员会,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启动了对王正敏先生的调查,对于王正敏发表的论文、专著是否存在抄袭其国外导师成果等问题,学术委员会已经得到他导师本人的回信,证明王正敏院士的书中内容,不存在剽窃和抄袭;且任何时候,都愿意站出来为王正敏的学术成果做公正的评价。根据我们的调查,王先生是一个不存在学术造假、剽窃行为的科学家。调查结果已通报中国科学院学部。

  新京报:还有种现象,近年来有人吐槽院士候选人有多少是官员、企业家。

  葛均波:孔子以前说“学而优则仕”,但现在很多行政长官,校长、局长或某个“长”,利用行政资源能争取到课题,然后雇人研究、发表论文、拿到成果。这对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不公平。无论课题评定还是院士选拔,都应该警惕、避免“仕而优则学”的倾向,否则,我们的科研会走上邪路。我今年两会上有这样一个提案,但很可惜,没引起重视。

  新京报: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倾向?

  葛均波:其实很简单。现在的科研课题很重视通讯作者。但如果一个人以前不搞这个专业,在他提交的学术论文中,总以“通讯作者”出现,以前也没当过“第一作者”,那就该慎重。他(她)是不是某个“长”,因为行政优势获得了课题,而并没有实际的研究过。

  新京报:这个评审机制到底有没有问题,比如投票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、收买等?

  葛均波:哪个地方都有腐败问题。池子里一条鱼病了,不能说一池鱼都病了。在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我参与过评审,最后一轮投票时,真是独立的。

  新京报:能举个实例吗?

  葛均波:记得一次评审投票前,我看着一个候选人的材料,不禁赞叹一句,“ 做得真好!”旁边的老先生立即严肃地打断我,“这话你不能讲!要独立判断。”

  我不否认,每个人在投票时,也许会掺杂一些主管评判的因素。但每次七八十人投票现场,真是独立打分,不受任何影响。

  新京报:那些候选人不会提前找有投票权的院士沟通?甚至贿选?

  葛均波:我参评院士时,也曾问过我的推荐人,“他们都不了解我,我是不是应该找他们,介绍一下?”那位老院士说,“没这个必要,大家是平等的,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了解你,大家就看你的科研成果,但如果你去找人,大家都会看不起你”。现在,也有些候选人在投票前会给我打电话,要请我看看他的资料,我也会直接拒绝,“我劝你最好不要这样,否则我会看不起你,即使将来你评上了,大家也会认为你不是靠能力,而是靠跑关系”。

  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

  王陇德:院士学术不端应建撤销机制

  新京报:现在貌似社会上很多事情都会找到院士。

  王陇德:现在社会对院士称号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,对它的作用发挥看法也不一致。有些地区、单位,什么事都找院士,似乎院士什么都会,无所不能,这是不对的。术业有专攻,院士的研究领域也是有限的,也只是在专业研究领域内有所作为,并不是万能的。所以,应该出台一些制度。不能说挂上一个院士,做题目也容易了,评奖也容易了。

  新京报:科研腐败、院士抄袭等现象,主要原因是不是评选制度?

  王陇德:评选制度不完善、没有建立退出机制、有一个院士就给他很高待遇,都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。

  新京报:国外像院士这样的评选是怎么进行的?

  王陇德:我们是申报,但有些国家的类似评选,本人根本就不知道,而是由这个领域里比较顶尖的专家们一起讨论,作出决定。像诺贝尔奖评审,被评者就不知道。国外的评审机制就避免了很多不正之风。现在我们的评审制度,单位也很着急,觉得有个院士就很荣耀,这个不好。

  新京报:这几年关于院士改革的呼声很高,有人呼吁院士应该退休。你怎么看?

  王陇德:我认为院士退休这个提法不太合适。退休应该遵循国家有关的行政管理制度,比如哪个级别的人员到什么年纪该退休。但院士不是职务或职称,而是国家给的荣誉称号,称号没有退休这一说法。不应该说‘院士退休’,而应该说,院士这个人从他的工作中退休。院士该不该退休,不是由院士称号决定的,是由他所在岗位、从事的工作决定的。

  新京报:现实中,院士从工作中退休,有没有规定过具体年龄?

  王陇德:没明确规定。

  新京报:你对院士从工作中退休,你有什么建议?

  王陇德:院士这个人群业务领域研究比较深,有很多经验可以持续来利用,所以是不是可以比其他人延长一点退休年龄?但也不能无限期延长,也应制定规定,到一定年龄受身体条件限制的,就应该从工作中退休。

  新京报:从工作中退休,院士身份是否该继续保留?

  王陇德:院士的荣誉称号,是对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、鼓励,这个荣誉称号可以继续保留。但怎样使用这个称号,怎样让院士发挥作用,这需要研究。

  新京报记者 王姝

  同题问答

  我国的院士评审机制是否存在漏洞?

  葛均波:院士推选机制确实有一些计划经济遗留的弊病。在我国,地方政府、行业部门都可以推荐院士的候选人。这样推荐的候选人,可能就不是惟科研成就论,而会综合、平衡考虑候选者的背景、影响力等。这种机制下,优秀的科学家也许就被埋没。

  王陇德:现在院士评选的程序、相关规定还不完善。比如现在基本是个人在哪个学部、交到哪个学部,就由哪个学部评选了。如果根据个人业绩、学术研究特点,决定该由哪个学部去评选,而不是只由本人所在的学部评,就更合适。

  院士待遇国家有没有相关规定?有人说院士享有副部级待遇?

  葛均波:这也是社会对院士的一个误解。所谓副部级待遇,就是生病时,可以去看干部保健门诊。其他的,院士没有任何行政权力或待遇。

  王陇德:院士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,国家从没有做出过规定。我们中国工程院,每个院士每月有1000块钱补助,再没其他了。地方上的院士很少,物以稀为贵,所以给了很多房、车、特殊补助、科研经费等等。院士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,这方面也应该有限制。

  有观点认为应建立院士退出机制,你怎么看?

  王陇德:建立退出机制是对的。在院士评审过程中,不一定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。所以如果有退出机制,在评审过程中一旦出问题,就可以纠正。如果评审结束后发现申报结果作假、不真实、抄袭别人等,也应该有个撤销制度,现在这样的制度就没有。

  葛均波:假如查实一个人在申报院士时,申报材料造假或有瑕疵,就应该通过正式渠道退出。但一个院士到底有没有学术不端行为,不能仅凭有人爆料或媒体报道,要经过多轮谨慎学术调查。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应向社会公开。

(原标题:葛均波:王正敏是冤枉的 已查实不存在剽窃)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
  • 体育CBA北京进总决赛战新疆 广东12年首无缘
  •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:笑笑就好
  • 财经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81元 被指如同零花钱
  • 科技3.15特别策划:“十问”空气净化器
  • 博客家长:孩子诉说幼儿园喂药经过让我泪崩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女生看色情片后抑郁7年 性教育缺失(图)